大巴一日二日三日游
大巴一日二日三日游
大巴一日二日三日游
大巴一日二日三日游
专业体重管理教练指导
 佛教圣地.五台山一日游佛教圣地.五台山二日游佛教圣地.五台山三日游五台山.云冈石窟二日游五台山.云冈石窟三日游佛教大朝台.佛母洞二日
 人间仙境.锦绣绵山一日中国儒商.常家庄园一日晋祠公园.鱼沼飞梁一日碛口古镇.九曲黄河一日即将推出.敬请期待二日即将推出.敬请期待二日
 平遥古城.乔家一日 7点平遥古城.乔家一日 9点平遥古城.王家大院一日平遥古城.锦绣绵山二日又见平遥.平遥古城一日又见平遥.乔家大院一日
 壶口瀑布.王家大院一日壶口瀑布.王家大院二日壶口瀑布.晋祠公园二日壶口瀑布.平遥古城二日壶口瀑布一日.太原起止壶口瀑布一日.临汾起止
 五台山.平遥乔家二日游五台山.平遥乔家三日游五台山.锦绣绵山二日游五台山.晋祠公园二日游五台山.壶口瀑布二日游五.云.悬.平.乔.三日游
当前位置:首页 >> 旅游景点 >> 吕梁市 >> 白龙山
|景点查询
景点名称:
景点类型:
|推荐酒店
山西国贸大饭店 ¥--
山西五洲大酒店 ¥--
山西万狮京华(维景国际) ¥--
山西花园国际大酒店 ¥--
山西龙城国际饭店 ¥--
|旅游游记
航拍下的冰岛 缤纷美丽(组图)
摄影师带你走进生态旅游之国"蒙古"
在中国寻找宁静的夏天 邂逅清凉古寨
香港南丫岛 最想停下脚步听海的声音
湖南张家界旅游景区自驾游感悟
|推荐线路
3月◆【三日游】千年长安 ¥1350
3月◆【四日游】爆款长安 ¥1700
3月◆【四日游】西安长安 ¥1450
3月◆【二日游】老君山+ ¥369
4月4日◆【北京】我在清 ¥2080
|旅游指南
为什么说今年是旅游性价比最高的一年
博物馆“公关与服务”得分下滑
寒冷冬季赴韩国享受四季流
驴友推荐:泰山20条经典穿越路线
穿越老上海全攻略
白龙山
门票:¥0 浏览:3494 次 发布:2014-07-14 16:46:01

                              

白龙山,东距岚县县城22公里,西与兴县相接,主峰海拔2253米,山势雄伟,植被茂盛,景色优美,历史悠久,自古为“岚阳八景”之首。白龙庙文革被毁,上世纪80年代恢复重建,现已成为岚县及周边县市初具规模的旅游观光风景区。2006年,被确定为吕梁市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景区内有“白龙圣顶”、“迎客松”、“神龟望月”、“三仙聚会’’、“饮马池”等二十余处自然景观。有白龙庙、山神庙、风神庙、碑楼、登山石阶等多处人文景观。

中文名称白龙山

地理位置山西 吕梁

气候类型温带季风气候

海    拔2253米

目录

1乐清市白龙山

▪ 概况 ▪ 名字由来 ▪ 天下第三福地 ▪ 开山始祖 ▪ 九州叠岩传说 ▪ 地质演变 

▪ 地区气候 ▪ 白龙山龙潭景区 ▪ 石殿(双髻寺)景区 ▪ 龙水喷景区 ▪ 连霄嶂景区 ▪ 特产果茶 ▪ 白龙山诗词 ▪ 旅游指导 

▪ 地理位置 

2岚县白龙山

▪ 概况 ▪ 主要景点 ▪ 白龙庙 ▪ 神话传说 ▪ 历史传说 

▪ 旅游提示 

3诸城市白龙山

▪ 概况 ▪ 白龙山药会 ▪ 药会经营 ▪ 药会历史 

乐清市白龙山

概况

浙江省温州乐清市白龙山,古称丫髻山、窑奥山(窑岙山)、仙鹤山(仙磑山、石骨山),后因“白龙圣母”的传说而改名白龙山,位于乐清市虹桥、淡溪、芙蓉交界处,东经120°59'59" ,北纬28°14'52"。白龙山系括苍山余脉,横亘乐清市境中部,西邻淡溪水库、龙潭水库,东北接壤著名景区雁荡山山麓。山麓东西走向,自永嘉、乐清两县市交界的正江山向东延伸,并逐渐变窄。为一条东西向的山脊,自西至东有正江山(997米)、白龙山(716米)、江沿山(319米),转南有三江山(308米),直至没入乐清湾。山脊较平坦,北坡陡峻,南坡稍缓,瀑布、陡崖点缀其间。范围包括清江以南、淡溪以北地区,面积约50平方公里,海拔716.1米,为乐清市虹桥区域最高峰,据《永乐乐清县志》,“窑岙山,即丫髻山,去县东五十里。山北曰山门乡,山南曰瑞应乡。山绝高,海舰皆以为准。”

白龙山以奇洞怪石、幽谷秀水、名寺古刹、森林景观为主要特色。按旅游路线,分龙潭、双髻寺、连霄嶂、龙水喷四大景区。主要景点有龙潭、胡仙宫、双髻寺、九洲岩、连霄嶂、后洞、青云道观、天门阵、仙人床等,共有景观300多处,由巨石垒叠而成,以石奇而取胜,移步换景,奇趣横生。其中龙水喷景区不但景点集中,风景秀丽,而且气候凉爽,冬暖夏凉,素有“仙人之居”美称。

白龙山历来为道家修真圣地。据清人吴永佶《白龙山志》载,白龙山有上、中、下三座白龙圣母宫。发展至今,则有白龙宫、堂官三老殿、樊梨花庙、龙娘宫、乌龙宫、青龙宫、白龙太子宫、降龙宫、白龙圣母宫、龙王庙、天子龙潭宫、蟠龙宫等,全山上下有二十来座(其中建国后建筑的占近半)。

名字由来

白龙山的得名缘于下述传说:在大约八百年前(南宋),乐清东乡淡溪峃车村(旧名江家村、峃栖村)一姓江的未婚女子,因浣纱吞龙卵怀孕,为父母所不容,居于村后的北大山(后称白龙山)的江家窟处,后诞白龙而成白龙圣母,地人由此立宫祭祀,庙称白龙圣母宫,地人为祈佑风调雨顺,年年祀奉,白龙圣母屡屡显圣。于是,山被称之为白龙山,庙被称之为白龙圣母宫。

这一传说《永乐乐清县志》曾加记载[1] “按旧志载,龙女姓江氏,年方笄未嫁。因浣纱于水滨,见水中一石,状如卵,文采光莹。取置口,复浣纱,不觉吞之,自是有娠,其腹异常。父母疑其有外慕,笞垂良苦。女不得已,至获石所号哭,踊跃溺死于水。忽云雾晦暝,大雷以风,其腹迸裂,有晰蝎出,须臾成龙,入海,犹转身四顾其母。……龙去,在常熟县庙食。间岁归黄塘(引者按:应为峃车),省母于清江渡,出入雷电风雨中。人见其拏云而入山,其鳞甲如银。龙母常于常熟县听僧说法。乾道年间旱,进士毛士龙祷雨有验。”成书于清同治三年间的《白龙山志》,马李春的序言和《白龙山志》编纂者吴永佶的自序都提到白龙山龙神传说。

天下第三福地

相传道教有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皆仙人居处游憩之地。洞天福地是道教仙境的一部分。“洞天”指有山峦合抱中虚,兼采阴阳二气的“洞室”通达上天,神仙主治,众仙所居,凡夫道士居此修炼,即可登仙。“福地”即谓“得福之地”,多为地仙、真人主宰,居此即可受福度世成仙。世人以为通天之境,祥瑞多福,咸怀仰慕。道教潜隐默修之士,喜遁居幽静之山林,故多择有仙迹传说之处,兴建宫观,期荫仙风而功道园融。历代以来,道侣栖止,香客游人络绎不绝,故洞天福地已成为中国绵绣河山之胜境。

唐代道士司马承祯在《天地宫府图》中曾写过[2] 天下有七十二福地。道藏典籍《云笈七签》 其洞天福地部(卷二十七)载云:“第三福地仙磑(磕)山(天下七十二福地排第三的仙磑山),在温州梁城县十五里近白溪草市,真人张董华治之。”多位文史学者根据《云笈七签》、《大宋天宫宝藏》、《洞天福地岳渎名山记》、《永乐乐清县志》、《白龙山志》等古籍权威考证:乐清市东乡虹桥的白龙山就是失落的天下第三福地仙磕山。

开山始祖

按《云笈七签》记载及后人考证,白龙山开山鼻祖为张重华(张文君)。白龙山开山始于东晋,距今已有一千六百多年。现存最早吟咏白龙山的作品是唐会昌年间温州刺史韦庸的《丫髻岩》:

丫髻山头残月,

腊岩洞口斜阳。

啼鸟唤人归去,

此身犹在他乡。

九州叠岩传说

清人吴永佶《白龙山志》云[4] “九州岩,在凫湖东,巨岩大亩许,三叠,高百十丈。旧传仙人堆之以望九州,鞭石途中,遇老姥,问曰:“见吾牛否?”答曰:“奔石也,牛吾不知。”又问:“见羊否?” 曰:“奔石也,羊吾不知。”石遂止。余石累累尚在近处,竟未叠成。今登之,祗可望温州一郡,九州屈指可数。”“堆之以望九州”, 可惜仙人鞭石途中,被老妪点破,九州岩未能堆成,余石垒垒,尚在近处。

地质演变

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是白龙山圆滑大石头的真正创造者[5] 大约在1.28至1亿年前的早白垩纪,由于地下深处炽热岩浆的上升,升到地下5至3千米处,失热凝结成岩体。又经过地壳运动的剧烈震荡,位于造山带的岩石不断地上升,并不断地受到剥蚀,使地下深处的岩体在地表隆起。后来,花岗岩表面又经千百万年的风化剥蚀,流水冲刷,发育成大小不一、形态各异、棱角圆滑或近球形的花岗岩岩块,出现在山顶或山坡,滚落在溪涧,成为典型的花岗岩石蛋地貌及垒砌地貌。

地区气候

白龙山区域属亚热带季风性气候,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常年主层风,夏多东南风,冬多东北风。年平均气温16℃,无霜期260天以上,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693.3mm,最高年降水量为2669.4mm,枯水期年降雨量1130.1mm,5-9月降水量占全年70%左右。

白龙山龙潭景区

白龙山龙潭景区

龙潭至山腰五丰亭为龙潭景区,以龙溪、龙潭为主景点,有白龙圣母殿、老三官堂殿、太子庵、樊梨花庙等寺庙。

【龙潭】

分上中下三潭。最下者广十余丈,深不可测,水极清冽,在龙潭村。祷雨屡验,皆居在下潭,中龙潭在石门庵旁。上潭峭壁险绝,不可上,在九龙山。

【白龙圣母殿、龙憩亭】

位于淡溪镇龙潭水库旁,近年新建。龙憩亭,从淡溪镇龙潭村沿山路而上约400米处,近年修建,供游人休憩之用。

【老三官堂殿】

从龙憩亭继续往上约500米处,位于杨梅园内,门前两侧为狮山(左雄右雌),因供奉天官地官水官“三官”而得名,门口对联上联“天官地官水官官星显耀”,下联“上元中元下元元气通行”。殿前观景台处设义茶。门口植有蓝色八仙花1对,5-8月开花时节,花团锦簇,庭院内有超大桂花树、万年青、松柏各1株,8-10月桂花盛开时节,满园芬芳。

【乌猪岩】

老三官堂往上约150米处有一分叉口,沿左边方向的石阶下去约50米处,溪中立有一巨石,似往山顶奔跑的乌猪。

【太子庵】

过红色拱桥,右侧立有功德碑,巨石题刻“太子圣地”四字,樟树、翠竹林中,为太子庵。庵后有巨石,相传龙太子产于此巨下。

【小龙潭】

位于太子庵前的龙溪之中,潭深数米,潭水碧绿,潭旁崖上有香案供奉。

【樊梨花庙】

位于老三官堂沿上行山路300米处,过石板桥即为樊梨花庙,庙后有观音阁、文昌阁。

【五丰亭】

樊梨花庙沿石阶往上200米至五丰亭,2007年冬立。过五丰亭,上山道路2条,选右侧溪边道路登顶。

石殿(双髻寺)景区

双髻寺景区,三山环绕(左为猴山,右为九龙山,中为丫髻山),溪水淙淙,瀑布壮观。

【胡仙宫荣华桥】

五丰亭上方90米处,2002年冬建成。

【观瀑台】

过胡仙宫荣华桥,攀爬一小段陡峭山路。可看到两条奇特的瀑布,水从一巨石下飞泻而出。瀑布上方为悬崖立一巨石,名曰猴岩,似3只猴子探头观望,惟妙惟肖。

【九龙瀑】

观瀑台上方为胡仙宫五福桥,2004年春建成。立于桥上,仰观九龙瀑。

【胡仙宫】

五福桥往上50米为七姐妹庙、上教圣殿(胡仙宫)。三教圣殿于2007年夏重新修葺,左侧内殿为胡仙宫,始建于南宋,天然石洞,石梁立柱均为石板。

【登天石、仙人洞】

胡仙宫旁小桥处,有巨石5块,相传为修道登天之处。白龙山有仙人洞多处,胡仙宫上方山路两侧有2块巨石横亘形成的天然洞穴,右侧洞穴被莽草遮蔽,深达数米。传为仙人修正之地。

【黄金树】

胡仙宫后山有成片金黄色的树林,树高5-10米,花色金黄,未祥查,暂名黄金树,为白龙山独有,每年4-6月盛花时可见,登高望之,蔚为奇观。

【老鹰石、元宝石】

胡仙宫往双髻寺方向,立石于路中央,形式老鹰、金元宝,故名。

【忆龙亭】

双髻寺入口处,有2003年夏建成的石亭1座。

【小蕉溪与月印潭】

按《白龙山志》:小蕉溪,为双髻寺左侧溪涧。月印潭,今忆龙亭旁的石潭,小蕉溪水纡缓而来,团石漥处滀水。月影照之,水天一色。月印潭内现有超大鲤鱼1条,昼伏夜出。

【双髻寺】

双髻寺也称白龙山石殿[6] 古称石门庵、白龙庵,俗称下宫(前洞),被人们誉称为明代石构建筑群。坐落在乐清市虹桥镇西北处风景秀丽的白龙山山坳里,白龙山半山腰,海拔约500米。因石门庵东首有两块巨大奇岩(双髻峰、丫髻峰)拔地而起,宛如唐宋时期女性的双髻,惟妙惟肖,故名双髻寺。此庵(寺)始建于南宋末年,重兴于明代(明隆庆五年至万历十年间),白龙山石殿建筑群在2005年3月16日被列为浙江省第五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浙政发[2005]18号,序号10378)。总占地2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包括清中叶续建的木构大殿)。石构建筑群的各建筑依地形而建,结构简朴,佛像及装饰雕刻线条粗犷流畅,保存完整,是浙江省为数不多的明代石构建筑之一。得名来自白龙山上的众多庵庙历来都侍奉白龙娘,此庵更不例外,属佛道合一场所。现尚留明代石山门(仰止门)、石殿、石照屏、太空亭、石佛、石桥、石洞、石塔诸景,全系仿木的石结构,是人们游览与考古的好去处。

石门庵后双髻峰高大逼真。清温州诗人周之莲曾赋诗:“何日婵娟谪九天,龙山庵里好修禅。无端欲削空白发,双髻轻抛古寺前。”清诗人吟道:“双髻老天地,古色傍云端。瀑落龙归洞,花开僧倚栏。香风吹梵宇,晚照媚回湍。到此停诗履,松声沸石坛。”类似题咏,不胜枚举。庵前有一大石潭,名为“放生池”。

石山门也称“仰止门”,位于寺右,坐东朝西,仿木构石构建筑,山墙用石块叠砌,屋面用石板并排直铺。正脊两端设龙首凤尾吻鸱吻,展翅作迎客状,神态生动。过石山门即见石砌古老云桥,非常平坦。云桥左侧便是下宫。旁一巨石上立有仙鹤一对,题刻篆体“南无阿弥陀佛”。

石殿,也称下宫,又名云中宫[7] 此宫原为自然石洞,古名前洞,坐北朝南,进深5米,宽6.38米,高4米,石洞口上额刻曲线出檐滴水。按《白龙山志》关于前洞的记载:“旧传有神住此洞听泉,洞僧梦神借与居,约曰“佛坏赐还”。僧徒居前洞镌刻石罗汉百余,以示久居”。始建于南宋末年,重兴于明代。据《普门记异》记载,白龙庵在乐清县东白龙山,明太师罗山公(张璁)重兴,大殿改用青石柱,神像三十五尊,罗汉十八尊。查张璁逝世于嘉靖十八年(1539),足见该寺早在嘉靖以前已经存在。明万历十年(1582)憎道航于洞前增建前段仿木构大殿,明间檩下铭刻“明万历十年壬午正月朔旦僧道航肇建。大檀越宋孝善连世瑜诸孙发扬重建”等。按《白龙山志》:“明万历十年壬午,僧道航洞前架石,建前楹以广之。清康熙已未,连世瑜公后裔重建翼房,外岩上凿濯手盂一。”前洞石梁上刻有“伏承施主连公片诸男继志助建”等文字,濯手盂在洞侧巨石后方。至清康熙十八年(1679),白龙山下鹤前村人建翼房于岩上,均属石仿木构建筑。地面以规正方形块石对角平铺,屋面用石板平排直铺。殿前有庭院,深5米、宽9米。正面设照屏(照壁),四柱三间,下置须弥座。石殿内拥石佛与泥塑佛像,明间浮雕四排佛像共80尊(加上左右共88尊),皆高髻,双目微启,两耳垂肩,身着交领宽袖袈裟,跏趺坐于莲花座上,手作法界定印。佛像身体各部比例适度,透视准确,线条粗犷流畅,具有浓郁的明代石雕艺术风格,为远近的道观寺院所罕见。东、西次间:各方上为火焰宝珠,中为佛像4尊,东次间下饰鹿含仙桃像,西次间下饰鹿衔灵芝像,下镌乐助者姓名,并署“隆庆五年”(1571)。石门庵内,原共拥有浮雕佛像100多尊,惜“文革”时遭劫,损毁罗汉佛像18尊,现尚存圆雕佛像1尊、罗汉像2尊,为明代石雕艺术中佳作。

石门庵(寺、殿)左有一石亭[8] 曰“太空亭”。呈四方形,4柱,柱头合榫作成坐斗。亭宽4米,高4米,深3.5米,亭面用长方形石板平铺,正脊为鱼龙吻,歇山顶造。碑额刻佛像16尊,均全跏趺坐于莲花座上,形象逼真,栩栩如生。碑下方署隆庆六年(1572)。正梁题刻;“诰封一品夫人潘氏,舍银壹两助建。”据清代《白龙山志》载:“亭乃潘夫人独建,题壹两,不欲居功也。”(按:诰封一品夫人潘氏,即张璁的继配正室夫人潘氏)。亭后石壁嵌刻石碑三方,碑文字迹模糊,记载众僧举行供佛或布施的法令等,落款为“隆庆六年壬申岁次十月一日题”。

石塔现存有塔身,塔檐等。塔身前后设龛,内刻石佛。塔檐刻出屋面、瓦垅、戗背、滴瓦,勾头。塔刹为圆形,前后交替浮雕佛像及莲花。

双髻寺通往山顶的如有两条。右边的山路,路程较短,都是直上的石阶梯,直通白龙山顶。左边一条路,路程较长,但景致很好。《白龙山志》载左侧路线:“古名翔云径,出双髻寺达凫湖,一径而北,如上琼霄,径侧幽溜低语,助人吟兴,同治壬戌(1862),发匪洪秀全乱,黄塘一路为匪屯扎。避居南冲、会狮山等处者,皆由此,往来如织。”

龙水喷景区

龙水喷景区在白龙山西北,景点集中,山坪开阔,风景秀丽,道气盎然,素有“仙人之居”美称。有很多颇具野趣的巨岩,有蘑菇岩、冬瓜岩、鲤鱼岩、乌龟岩、猩猩岩、龙抽岩等,巨石横陈,形神兼俱,很有想象的空间。

【龙门石阶】

白龙山林场停车场往青云道观方向的石阶,有牌坊一座,上书“龙门”,北侧为“平步青云”,门联2副。石阶右侧岩石上有草书“龙”字。

【青云道观】

青云道观又名“聚讲堂(坛)”,位于龙水喷景区,白龙山停车场沿“龙门”石阶尽处,或双髻寺西北约3里处。青云道观因纪念白龙圣母之兄江青云在此隐居讲坛、羽化仙去而改名,始建于南宋时期,座北朝南,后有道冠岩,前有笔砚池,林木参差,紫气氤氲,龙口喷水,长流不断,饮之甘甜舒口。大门口的一副对联尤为醒目,上曰:青山堪养道,下对:云水得大观,巧妙地嵌入了“青云道观”四个字,内书“直心是道”[9] 门口内侧立有《青云道观序》石碑:“白龙山脉,源出括苍,与雁荡毗邻,山容丽秀,风物宜人,山上松柏苍翠,石峰林立,仙人遗迹满山皆是……”。历经多次修葺,现有大罗宝殿、楼宇数幢,明堂开阔,格局非凡,道教元素,俯拾皆是,蜚声温台,道统源远流长。道观内拥有世界独有的百年五叶松柏一株。

【龙水喷与笔砚池】

位于青云道观前。景区有一泉眼,形似龙嘴,有清泉从中涌出,经年不绝,故名龙水喷。龙水喷有一青石雕凿的龙头,两股清泉从龙口喷射而出。每逢暴雨后,喷泉可高达2米左右,三九严寒时节,池塘中热气蒸腾,蔚为奇观[10] 《白龙山志》云:“在西坳外,平石一片亩许,石中有小罅,长五寸,阔二寸,水从上喷不绝,甘泠异常”。笔砚池,又名放生池,是一个呈长方形的水塘,碧波粼粼,开满粉红的睡莲,秀丽绝俗。池内有朱红色双龙戏珠,池旁有巨岩如船,叫“仙人岩”,又名仙人下棋岩、忘归岩,位于青云道观前、笔砚池边。岩上有仙人棋盘、仙人脚印,传说是仙人在此下棋留下的。还有串担、饭囊形状的浅石坑,传说是连姓的斫柴人观仙人下棋忘归,其自带的串担、饭囊经百年遗留下的时光印痕。后人在该岩石上题刻“天上人间”。。池边有菜园、茶园数亩。

【仙人屏风、仙人椅、仙人床】

青云道观往茶园方向约200米有巨石,称为仙人屏风,屏风前有仙人床,形似仙人席地而栖时的身形。仙人屏风处有一片形似沙发的岩坪,平整光洁,可立可坐可倚可卧,俗称“仙人椅”。 有老僧拜仙的石床;有仙人脸盆。旁有老僧拜佛岩,光头叩地,身上的袈裟皱褶,惟纱惟俏。

【喜鹊岩与剑岩】

紧靠仙人屏风处。剑岩形似神剑出鞘,石剑刺天,喜鹊岩形似喜鹊窝跳衔柴草筑窝。

【聚仙亭】

位于青云道观右侧方向的巨大石坦上,石粉色,青石构造。

【蘑菇岩】

古称菌岩,聚仙亭往鲤鱼岩方向约100米,回头可见,极形似蘑菇,可见不可吃。

【龙口岩(海豹岩)】

鲤鱼岩旁,其形极似海豹。也称龙口岩(含),因龙口内含有龙珠而名。到岩石前,俯身匍匐爬2米深处有一天然石珠。

【鲤鱼岩】

因形似海豹鱼类而名。

【猩猩岩】

鲤鱼岩沿石阶往下,岩石画面似一头憨态可掬的猩猩头像。

【龙抽岩】

又称飞来石,位于龙水喷最西北方向,鲤鱼岩沿石阶往下可见。一巨石悬空横架于一巨大岩坦上,看似摇摇欲坠,气势雄壮。传说龙王三太子在化身白龙马,助唐僧西天取经之前,曾来此寻找生母白龙娘以辞别,未果。失望之余,绕此巨石抽身而回,因而得名。龙抽岩四周下方,凹陷处光滑异常,如有神龙游过之痕。龙抽岩下方的大岩坦上很有2条极具特色的石英线,宽约1厘米,直达岩坦基部。站在大岩坦上俯视淡溪水库,观夕阳西下,绝对是美妙的享受。

【前山门牌坊】

青云道观左前方,经过一座石拱桥,过林荫道。

【登山歌石刻】

前山门牌坊继续前行,左侧岩石有“登山歌”石刻。

【望虹亭、白龙塑像】

望虹亭建于2001年,位于前上门。龙水喷景区现有石亭3座,一是聚仙亭,一是望虹亭,聚仙亭用石粉色,望虹亭用石青色,其形一圆一方,近旁有汉白玉石雕的白色巨龙凌空矗立。位于前上门、望虹亭旁,建将有白龙塑像一座。

连霄嶂景区

在凫湖东北方向。白龙山最高峰(主峰)称九州岩、连霄嶂,双岩对峙,蔚为奇观[11] 一为九州岩,巨石直一块横一块,砌墙似的垒成城堡状。与之对峙的另一主峰,称连霄嶂,虽也是群石叠砌,但砌法另类,一块块都竖立的,此岩叠得潦草,岩石又不方正,上小下大,其中犬牙交错,洞隙纵横,摇摇欲坠,且高且险,胆怯者不敢攀援,当地俗称“喜鹊巢”、“凤凰洞”,像与九州岩对面而立的大鸟,故也俗“玉燕谈阴阳”(“燕恋岩”)。 连霄嶂附近奇峰怪石众多,奇趣横生,有仙鹅石、猩猩岩、仙劈岩、听月峰、古碑岩、透天甑、万猿石、秋荷峰(莲子峰)、现雁峰、鹤冠峰、追马岩、古碑岩、剑门岩、九州岩和山顶饭甑洞穴、后洞(千化洞),各类奇石或吟咏眺望,或悬空献技,或移步换形,又有松泉伴奏,使满山灵气生机洋溢。

【凫湖】

凫湖在白龙山林场停车场旁,俗名野田汪,又名龙湖。据清吴永佶《白龙山志》[12] 凫湖“在龙山巅,方二里许,水春夏不涸,望之如湖,一曰龙湖,邑志作凫湖,俗名野田汪。与雁湖并列,真可谓凫湖哑哑(指禽鸟鸣声。汉.焦赣 《易林·师之萃》“凫雁哑哑,以水为家”)”,今仅余池塘状,已近涸,面积也仅有原来一半。

【九州岩】

九州岩,也称“仙叠崖”。九州岩常被云雾飘绕,可验晴雨,当地有俗语说:“白龙山戴帽夏日丽”,意为山顶有云则晴,无云则过数日就有雨,甚是灵验。

【观雁石】

在九州岩北侧,游者踞石向北遥望雁荡,隐现在目。

【木鱼岩与仙人脸盆】

九州岩西侧为有一巨石,形似木鱼,故名。木鱼岩旁的岩坦上有仙人脸盆。岩坦下方有仙人铡刀岩。

【观音岩】

九州岩下方有一立石,古名观音岩;侧面看,似佛手,故又名佛手岩。

【万猿石】

在九州岩侧,往龙宫背下阴面,乱石万点,若群猿奔走。

【连霄嶂】

连霄嶂也称“饭甑岩”( 饭甑磕),俗称“透天饭甑”。“透天饭甑岩”的径长远远大于高度,形态扁圆,与通常所见的“饭甑”不大相象,更象一个巨大的磨盘。透天饭甑形象逼真,甑上有洞穴,有文记载:“如甑上有斜口,如甑盖半掩。气蒸盖石,淋漓若汗,手下探,有势气在龙宫背。”附近有一洞穴,名为山顶洞穴、凤凰洞,古云白龙穴。攀爬两侧路线可达顶端,中间洞穴互通。寒冬时,洞内热气蒸蒸上升,好似洞内白龙呼吸吐气,气体发源深入莫测,甚为奇怪。

连霄嶂为白龙山最高峰,顶端海拔716.1米(按3个航标水平高度测定),峰顶实际海拔应为717米。立于峰顶登天台,居高临下,视野甚是开阔,很有“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感觉。遥望东海观日出,云蒸霞蔚。当风和日丽,气清地明时,可看到温台两州五个县,往东越海望至玉环、洞头,南可及瓯海、灵昆,西抵永乐边界,北触雁荡百冈尖,山海在望,风光绝胜,“拟上仙岩览九州,满城风雨一齐收。” 据《永乐乐清县志》[13] “窑岙山,即丫髻山,去县东五十里。山北曰山门乡,山南曰瑞应乡。山绝高,海舰皆以为准。”(清)陈绅、郑琛《光绪乐清县志》记载:“丫髻山(引《名山胜概记》),山高数千切,海舟望以为准”。 连霄嶂的顶峰上至今尚存有航标遗迹。清代诗人戴朝元曾在《游龙山》诗中写道:“振策龙山顶上游,欲穷名胜更登楼。晴岚涌翠开图画,孤嶂撑空逼斗牛。万壑松涛檐外落,九天烟雨望中收。豁开眼界知多少,千里长江作带流!”山巅亭畔有石刻文章《白龙山记》,是温州文学界名流刘文起先生所撰。

放眼白龙山,中下群峰似浪,起伏叠嶂[14] 北侧有伏虎长啸石林景点,石林又形似古代武士群,又像一幅活生生的唐僧师徒西天取经图,其中悟空、悟能、悟净的形象尤其逼真;还有以及十八罗汉、龙山佛祖、观音礼日、诸葛布阵、将军授印等景观。西侧为五虎阵,五只石虎守住山冈。临近一山峰为朱雀峰,因峰顶有一石形似朱雀而得名。尤其令人感叹的是九州岩上那对石玉燕,日夜秋水相对,窃窃私语,让人浮想联翩。东侧有野马峰、双象峰、青云道观、南白寺,还有白浪潺潺的淡溪。东侧有野马峰、双象峰、青云道观、南白寺,还有白浪潺潺的淡溪。南侧有石板宫。

【白龙圣母庙】

俗称石板宫、灵惠龙宫、崇顶道观、天成道观、上宫,古名“纯顶寺”。与双髻寺、龙门观,构成白龙山上、中、下三宫。双髻寺沿右侧山路登攀约20分钟可到达[15] 白龙圣母庙依白龙山主峰仙叠崖而建,背后大石相叠,如双髻对峙,中间镂空。由峃前连氏9世祖如琦公建造于宋咸淳年间,建庙至今已有740余年,经历代修整,现有崇顶道观大殿3间,梁柱皆石筑,石门石柱石楼梯,石板墙石板地石板顶,俨然小小石板宫,俗称上宫。庙内梁上石刻“宋咸淳乙丑(1265)进士授太子教受如琦连公,宣德壬子举人授王府教受,连稷公重建”。上宫北枕陡立如壁的连霄嶂,危楼高耸,气势宏伟。附近还有养云窠、听月峰、秋荷峰等,胜景叠出,历代墨客骚人前来白龙山游览,驻足上宫,宫内外有宋、明代墨迹和摩崖题刻甚多。上宫后悬崖十丈见方的巨石上刻着书法名家郭仲选题写的“白龙山“三个朱红大字,字迹遒劲疏野,力透山背,浑然一体,气势如虹。游人至半山腰,即可仰望见高悬的“白龙山”三个大字。石屋二楼处题有“天成道观”,石门口有对联一副,由著名文士凤琴先生登白龙山巅时题写:“此地绕千秋风月,偶来作半日神仙”,横批“目空一切”,上书灵惠龙宫,落款民国甲申年(即民国33年,公元1944年),另有石刻碑文3副,倚靠在灵惠龙宫前。庙内梵音阵阵、香烟缭绕,圣母、天后、陈十四诸神端坐案后,三清三宝各有其位,皆慈眉善目,面含微笑,自是一番全真气派。常有善男信女来寺朝拜,香火不断,也是游人休憩、观日出的好地方。

石板宫旁有惠明堂,为石室,石室后方有泉水涌出,清甜甘冽。顺石室内石级而上,为大罗宝殿,建于1983年,有门联:“无我无人观自在,非空非色见如来”,大罗宝殿正后方的巨石上有天然纹理,似圣火。大罗宝殿门口有观景台,极目远眺,无边景色尽收眼底。

【后洞】

也称观音洞。在龙宫背后山肋。洞中壁上刻有观音大士像三。或谓与前洞相通。观音洞前有楗门岩,左右两岩对峙如交剑。

特产果茶

乐清市白龙山动植物资源丰富。

植白龙山山上原始植被茂盛,有松树、野菊花、山茶花(五种颜色杜鹃花均有)、枇杷树、桔子树、杨梅树、桃树等等。植物区系裸子与被子植物,隶属160科1281种,国家一级保护的植物有红豆杉、水杉、雁荡润楠等3种;二级保护植物有银杏、福建柏、鹅掌楸、钟萼木等4种。可供开发利用的优良乡土树种有木荷、枫香、杜英、岭南山矾、桉树、榕树等100多种,花卉和观赏植物350余种。裸子植物9科29种,常见种类:苏铁科、银杏科、松科、杉科、柏科、红豆杉科。被子植物共有151科,其中双子叶植物纲128科979种,单子叶植物纲23科273种。常见的科有:木麻黄科,杨柳科、杨梅科、胡桃科、壳斗科、榆科、桑科、木兰科、樟科、蔷薇科、杜英科等;另外有苔藓植物41科53种、蕨类植物29科87种。

动物有不少家禽:鹅、鸭、鸡、珍珠鸡、野鸡、野鸭、兔子、野生包头鱼、野生鲫鱼等,还有不少野生动物如:松鼠、白鹭、鹰、穿山甲、野兔、野猪等。乐清市白龙山拥有丰富的物种特产,可食用的有野生猕猴桃、金豆、山栌、石铃、大青(菜芽丝)、蕨菜等;可药用的有土人参、血藤、葛根、野南瓜、茅膏菜等。白龙山特色水果基地上千亩,有杨梅、油桃、水蜜桃、黄花梨、桔、枇杷、猕猴桃等多种水果以及高山野生茶叶。

白龙山诗词

芙蓉山 (南宋)林景熙

驿路入芙蓉,秋高见早鸿。

荡云飞作雨,海日射成虹。

一水通龙穴,诸峰尽佛宫。

如何灵运屐,不到此山中。

南山春色 (明)前哲

坐爱南山好,春光净可怜。

树深麂鹿过,花暖麝香眠。

淑气熏瑶草,晴天散紫烟。

仙人彩云里,放鹤下芝田。

宿白龙山 (清)梁祉

檐树拂秋汉,垂帘夜倍寒。

石床云气湿,冻笔作书难。

游龙山 (清)戴朝元

振策龙山顶上游,欲穷名胜更登楼。

晴岚涌翠开图画,孤嶂撑空逼斗牛。

万壑松涛檐外落,九天烟雨望中收。

豁开眼界知多少,千里长江作带流。

白龙山 (清)胡维勋

插立青天表,登临渺九州。

风云常拥护,泉石最清幽。

碧洞仙灵闷,红尘日月浮。

安期堪挹手,试问几生修。

登九州岩 (清)吴永佶

汉表千寻立,穷高上石梯。

山随云气尽,天人海南低。

今古生愁思,星辰逼杖藜。

九围形胜在,放眼夜郎西。

白龙山石门庵 释华山

龙白高眺值深秋,蜃气遥吞环海流。

双髻寺前云欲散,九州岩畔雨初收。

山因认面迎人笑,鸟自弄声引客游。

最爱林泉幽隐地,不勾留处也勾留。

仙桃岩 贾丹华

王母慈悲馈硕桃,千秋化石摆东皋。

名山辛得吉祥物,祈祷民安国富饶。

白龙山 钱恒喜

隐卧银龙惊休闲,游人眺望九州攀。

峦峰洞石多奇秀,不亚风光雁荡山。

龙池 钱恒喜

龙池摄影为留念,赏美春光坎岸沿。

日照花冠绽膨放,风吹 叶柄晃摇偏。

青鱼跃水腾天舞,褐鼠出巢 绕地翩。

景物环出多古迹,诗文说典后人编。

丫髻岩 (唐.温州刺史)韦庸

丫髻山头残月,腊岩洞口斜阳。

啼鸟唤人归去,此身犹在他乡。

白龙山 李永鑫

淡溪山水有白龙,石道盘转景不同。

山宫步临几杯茶,两袖汗浸一路风。

绝顶一瞻众山小,凌峰四顾孤身空。

是非皆随云雨去,惟见山花别样红。

旅游指导

【徒步路线】:……乐清……虹桥……乐清淡溪茅垟村黄塘村游古村落(参观浙江省议员周序安故居欧式小洋楼、三退屋、垟头屋、屏墙底屋、周氏大宗、彭氏大宗、孝老乐园)——从淡溪镇龙潭村开始上山——白龙山(堂官三老殿、樊梨花庙、游仙人椅、双髻寺、仙人床岩、鲤鱼岩、乌龟岩、猩猩岩、龙抽岩、仙人棋盘、青云道观、龙门、白龙圣母坟、九州岩即巨石阵又名仙叠岩、透天饭甑岩、仙人洞、灵惠龙宫小小石板宫、云中宫等景点)——向乐清芙蓉古镇方向下山。此为参考路线之一,登山时间约1-2小时。

旅游装备:穿上运动鞋,带上背包、登山杖、矿泉水、相机、毛巾、护膝、防蛇蚊药水等登山用品。白龙山上早晚凉,中午阳光晒,衣服、防晒霜、雨伞、帽子等如有需要,请自行携带。

【驾车路线】:……乐清……虹桥……淡溪水库(右侧山路,景隆山庄往东田村方向)——沿着水库边山路一直到水库尽头——右侧山路,往东田村方向——东田村停车场——往左转弯的盘山公路继续上去——白龙山农庄——白龙山停车场。如从虹桥出发,车程22公里,历时约40-50分钟。

【餐饮服务】:白龙山山顶农家饭店、便利店只有一家,即白龙山农庄,位于东田村上方的水果基地内,游客可从白龙山停车场沿下山公路1公里即可到达。餐饮以高山蔬菜、野菜、野生鲫鱼、包头鱼、田鱼、山羊、本地鸡、番薯粉汤面炒面等特色农家菜式为主。餐饮最好提前预订。游客亦可自备中餐,或到道观寺院内吃斋饭。

地理位置

浙江省温州乐清市白龙山地理位置:浙江省乐清市白龙山

岚县白龙山

概况

山西省吕梁市岚县白龙山,古名“大万山”[16] 位于县城西二十二公里,蔚汾河以南与兴县黑茶山交界处,因主峰下有白龙庙而得名。西邻的黑茶山即王若飞烈士遇难之处。白龙山南北走向,长约40公里,山势东陡西缓,景区面积5平方米公里。海拔1700米以上,顶峰海拔2275米。由209国道普明村西按路标所示,沿旅游公里可直达景区停车场。

主要景点

山西省吕梁市岚县白龙山历史悠久,自古为“岚阳八景”之首。有“龙门伏虎”、“白龙吐珠”、“双松合抱”、“三仙聚会”、“醉仙卧石”、“神龟望日”、“飞来镜石”、“饮马池”、“马碲石”、“迎客松”、“一线天”、“石驼峰”等龙山十二景。有白龙庙、山神庙、风神庙、碑楼、登山石阶等多处人文景观。特别是由著名书法家赵朴初老先生为白龙山题写的高15.5米,宽8.5米,当今世界上最大的石刻“寿”字,更为白龙山增添了一处壮丽的人文景观。

白龙庙

白龙庙始建年代不详。据石碑记载:“汉晋随唐邈无所稽”“神之谱第莫考,庙之始创无征,断碣虽存,仅化封号于赵宋,颁祀兴于朱明”。自宋丰五年(1082)重修至明代,“新建碑亭于正殿之东,石岩之下”“坼盖乐楼,增修骊房”“两禅堂、茶房、厨房,风水各神庙亦为增修之列”。宋,元,明、清、民国年间,均有修葺,逐步形成了完整的庙宇格局。白龙庙为四合院建筑风格,坐北向南。正殿三间,进深二间,总高12.03米。解放后于1962年进行了全面维修,文革时遭严重毁坏。1981年后,陆续将原有建筑维修,又增添了一些附属建筑,庙院西南250米处有风神庙,庙院东南250米处有山神庙。牌坊东100米有生活区,辟有客厅、客房、厨房、餐厅、室等。1985年,岚县人民政府将白龙山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9年,县政府又将白龙山公布为风景名胜区。2006年,被确定为吕梁市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已成为岚县及周边县市初具规模的旅游观光风景区。

白龙庙后有圣水井,相传能冶百病,更因祈求必应,故历代香火不绝。白龙山庙向南延伸1000米,是白龙山的进山口。进山口两侧各有一座山头,西面山头的突起部分酷似一保伏卧着的老虎,虎头虎领栩栩如生,耳鼻眼轮廓分明叫“龙门伏虎”。进入山口150米便是“马蹄石”,马碲石不远处东面山峰间矗立直三个天然石人,这就是“三仙聚会”。

神话传说

在如诗如画,松柏掩映的翠岩之中,衬露出一处处古朴典雅的古建筑群——白龙庙。庙内栩栩如生的威严塑像和神话般的传说,更赋于白龙山以神秘色彩。

【白龙庙与圣水井】

据传,白龙山内供奉的白龙神,是陕西米脂人,姓李名大。在陕西任州官时,因私放无罪难民被贬为岚县县令。他体恤下情,爱民如子,深受当地百姓拥戴。某年,因久旱无雨,寸草不生,县令率领民众遍寻水源。他立下誓言,找不到水不进饮食。两天过去,滴水不见,第三天来到大万山,忍着饥渴爬到半山腰,忽见石岩下的灌木丛中,显露出泥水。县令大喜,忙与民众斩斫荆剌,撬石挖泥。坑挖得越深,泉水越大,挖至六七尺时,清水自溢而流。众人正痛饮甘泉,撩水嬉戏时,县令倚石而眠,大家不忍惊扰父母官,静坐相陪。过了很久,不见醒转,便觉不妙,急忙呼唤,竟没有反应。原来,心力交瘁的县令,已默然溘逝。众乡民悲痛之余,不忍立即埋葬自己的父母官,就在他坐化的地方搭起一个小棚。扶县令坐在上面,并传晓岚兴两县人民上山祭奠。闻讯赶来的民众痛哭失声,一批一批举行着庄严的祭奠仪式。此时,山谷深处冒起滚滚乌云向天空密布,霎时间,电闪雷鸣,大雨倾注。连阴雨三天,旱危尽释,生灵得救。县令葬于坐化之处,上面盖了一间小庙,塑了神象。人们遇有灾病危难之事,便来祈祷敬香,多有验应。县令坐化那天,正是农历四月初八,人们为了纪念这位好官,于每年的这天,岚兴两县民众纷纷上山祭祀。久而久之,便形成了定期庙会。县令率众挖出的清泉飞流直泄,翻岩穿谷,势若白龙滚动,人们便将小庙取名“白龙庙”,大万山也随之称为白龙山。人们又将清泉水坑砌石为井,谓之“圣水井”。

【白龙神与白龙娘娘】

据《岚县志》记载[17] 白龙山下有小村庄叫韩家湾(现名高家湾),村里有一户韩姓人家,有一个儿子耕田劳作,还有一个才貌出众的女儿,做一些女工针、挑水送饭的活儿。村东有一眼水井,韩姑娘每去挑水,见有一个穿白衣服的青年男子牵一匹白马来饮水,注目看她。几次过后,白衣青年便问她许配了人家没有,姑娘羞而不答,挑水离去。一连数日,日日如此。姑娘见这青年男子神采飘逸,英俊貌美,亦钟情于彼只是羞于启齿。她把白衣青年所问的话告诉了母亲,母亲说:“既然这年轻人不错,你就以实话告他没有许配。”这天,两人又见面了,青年又问起许配之话,韩姑娘低头红着脸说“没有许配”。青年主动提出求婚,姑娘娇羞地甜甜一笑,算是首肯,青年见状,俯身将半推半就的姑娘抱在马上,双双骑马向大万山而去。此时,韩姑娘兄长在对面梁上犁地,望见妹妹被人抢走,拿着鞭子就追,追到一面大石坡前,白衣男子在马上一抖缰绳,白马从石坡上急奔山项,石坡上留下一串马蹄印。至今清晰可见,人们叫“马蹄石”。韩氏兄长并不馁协,一直追到白龙庙前,见白衣男子与韩姑娘双双入庙,韩兄长便入庙搜寻。一进殿门,只见其妹与那青年并坐神位之上。韩氏兄长气怒之下扬鞭就打,白衣男子用手一指,韩氏兄长被定在地上,扬起的鞭子仍在高举着。原来,白衣男子就是白龙神,爱慕韩氏姑娘品貌,娶来为妻。人们尊韩氏姑娘为“白龙娘娘”,举鞭怒视者为韩氏兄,人尊韩哥哥,更朝替代,斗转星移,韩氏哥哥站以工代殿不知有几朝几代,也受着人间香火,人们过意不去,不忍让其继续站下去,就祈祷白龙神,给韩氏哥哥一个座位。连打三卦都是“上上大吉”于是就在白龙爷爷神龛东侧,设了一个偏性,塑了韩氏哥哥坐像,同样接受着人们的敬香供奉面者表情由怒视改为安详了。

历史传说

北魏年间,秀容郡首领尔乐荣的父亲尔朱新兴的白龙山中牧马,见一条头长双角的白蛇游于马前。新兴下马叩拜祈祷你若是白龙神请保佑我的牧业兴盛起来。之后他的牧群果然日见增多,以沟计数,以色分群。朝建所用战观由他供给。因而具子尔朱荣倍受宠牵,加之战功显赫,被封为天柱大将军,兵马大元帅。

宋元丰五年(1082),权知岚州军州并管内劝农事骑都尉麇修,因天旱上白龙山祈雨,降雨后申报朝延。神宗皇帝降旨,数封白龙神为灵渊侯,拨银重修了庙宇。

明正统十四年(1449)北方瓦判军入侵大同,英宗皇帝的、御驾亲征,被围困三日,大兵吃上上饭。有一白衣老人,自称是岚县白龙山人氏,挑来一罐饭,足使全军饱餐一顿。战斗失败,英宗被俘,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土木堡事变。八年后,英宗复位,派人调查送饭之人,回奏是白龙神所赠。因感谢当年馈乡食救之恩,于是拨银建庙,颁旨大祀。白龙山以其秀丽的风光,迷人的景色和神奇的传说,被列为岚阳入景之一,因而倍受文人量客的赞赏,曾留下不少赞美诗篇。被明英宗封过候爵,死后赠“谅国么”、谥“忠壮”的吴瑾游白龙山后、写道:万古乾坤秀气钟,半空削出玉芙蓉。四时乔木森森绿,三月桃花片片红。云魂云生晴欲雨,奔腾涛响夜还春。几回绝顶登临望,满目山河一览中。岚县县令胡宗续祷雨应验后写道:山名大万郁,中有灵渊显应伟。紫鹤博风宜虎踞,白云拥翠识龙蟋。苔柔石润苍鳞错,烟渺岚光碧洞寒。莫谓幽潜清寒有意,大施霖雨遍尘。

旅游提示

自驾车旅游者乘车路线:

太古岚线:太原→西铭→古交→镇城底→娄烦→岚县→普明→白龙山

走忻黑线:太原→阳曲→(康西路)静乐→岚县→普明→白龙山

【地理位置】

山西省吕梁市岚县白龙山

诸城市白龙山

概况

山东省潍坊市诸城市白龙山,[18] 又称“虹霓山”[17] ,因古时白龙山药会而闻名,位于山东省诸城市城区东北20公里的百尺河镇境内,海拔119.5米,占地2.5平方公里。白龙山享有“东方药都”之盛誉,曾是全国最大的中药材交易市场之一。

古时山上有寺,历史悠久。其山巅原有古塔,东、西麓有黑、白二龙池,山上有古墓群。相传始建于宋代,明代重修。据当地老人言,此塔为砖石结构的五层六角高塔,通高近20米,峙立于白龙山之巅,历时930年余年,到1959年被毁,塔址及部分古墓尚存。古塔四周庙宇环抱,东有自来佛庙,西有如来佛庙,北有老母殿,南有十八罗汉庙,还有四面佛、菩萨庙等,形成了一个以高塔为中心的建筑群。庙宇建筑雕梁画栋,金碧辉煌,十分壮观。白龙山的东坡有白龙庙一座,附近有白龙池;山的西坡有黑龙池,水清如镜,水质甘洌,人称参水,民间流传着“东有崂山水,西有龙山池”的说法。古时寺内常年居住僧人,盛时达百余位。每逢山会,各地前来寺庙拜佛进香的,到老母殿“拴娃娃”的,念经唱戏的,祭龙拜天的,各行各业做买卖交易的,人数众多,热闹非凡,成一时之盛。

另引]诸城市百尺河镇的白龙山舍利塔。此塔四角八层,建于北宋中期,均用白色大理石雕刻为两层八瓣莲花蓬叠筑而成,通高仅66.7厘米。第三层莲蓬倒覆,与第二层之间有长方形石槽,内置长方形银盒,盒内又装有两个圆形小银盒盛舍利子,古塔被毁于“文革”期间。

白龙山药会

白龙山每年有4次山会,而以二月山会和十月山会最大,也是在两次山会期间有药材生意的大规模经营,世称“白龙山药会”(或称“白龙山会”)。地址在县东北四十里,《疆域考》载:百尺河之北为白龙山,每岁二月朔日、十月望日,百货毕集,即地列肆,五日而罢。土人云“山会”也。......相州春、秋亦有山会,与枳沟、胜水相若,皆不及白龙之盛。四乡集场,盖几倍于前矣。

每年农历二月一日、四月八日、六月八日和十月十五日,这儿举办“山会”,情景正如乾隆县志所载的“百货毕集,即地列肆,五日而罢”相同。尤令人注目的是二月一日和十月十五日的山会,专门是药材交易。此时,来自全国的商贾云集,市面上有来自四川的贝母、黄连,东北的鹿茸、人参,陇洮的枸杞、甘草,两粤的木香、朱砂,滇贵的三七,穿山甲,西藏的红花,灵石,齐鲁的阿胶、海狗......至于羚角、牛黄、狗宝等名贵药材,也真委其市,蔚为大观。于是,在此设药房者有之,设购销店者有之,设邸栈者有之,凡数百家。因此,“白龙山会”成为名播海内的药材集散地。

药会规模宏大。据史料记载,民国二十六年(1937)以前每年的古历二月和十月望日逢会,持续三五日。山会之日,远近药商云集山上,市声鼎沸,人流如织,药材交易十分繁盛。赶会者邻近各县自不必说,远至四川、云南、西藏,大城市如北京、天津的药商药贩,成群结队。鼎盛时期,日本、东南亚各国的药贾外商,也接踵而至。路途遥远者过了春节即动身,来此赶二月山会。

药会经营

白龙山药会的经营方式,主要是以药换药(药材串换),也有的是带来样品,故尔经营品种相对齐全。双方订立合同,相互串换,后期亦用货币交换。来自全国各地的地道药材,在白龙山得以展示于世。有产自南海的贝介类药材,也有产自长白山的人参、延边的高丽参;有广东、云南的木香,也有甘肃、宁夏的枸杞;有珍奇罕见、价格昂贵的牛黄、麝香、狗宝、珍珠,也有山东的地道特产,如个大质肥的诸半夏(诸城名产半夏),被历代宫廷列为“三宝”之一的东阿阿胶。白龙山会药材琳琅满目,洋洋大观,药商尽可各取所需,满载而归,人称“东方药都”,当之无愧。全国120余家著名的药堂在山上设立购销堂店,邻近县城的大药堂,如高密县的仁树堂、万合堂,胶州的宝生堂、鉴古堂,诸城的宝德堂等,都在山上设有专用栈房;中小药铺则租用附近村民所搭建的临时货棚营业,或露天设摊交易,此类药商,山会期间多达上千家。有的药店雇有专门人力车队,在白龙山药会串换了药材,再运往河北的安国、安徽的亳县进行交易。也有外地药商,拿当地药材来白龙山串换了地道药材,再回到当地高倍换取当地药材。如:广东、云南的药商,用3斤木香换1斤“诸香附”(诸城地产香附,驰名全国,称为“诸香附”),回去再用二斤诸香附换取10斤木香,往返贩运,谋取高利。一些当地农民,采得三五斤药材到山上变卖,换得一些油、盐、酱、醋钱,以解生活之急。会间,山上的住持僧人担任会主,邻近各县的若干大药商担任副会主,参与管理运作事务,众会主资金雄厚,大进大出,举足轻重。

药会历史

白龙山会之起源,已无可考证。据传,东汉时,山上寺院中一和尚精通医术,他借白龙山上野生药材丰富这一条件,采药配方,为乡民治病,经年累月,治好了许多病人。和尚的医术很快在民间传开,远近患者纷纷慕名求医,山上的药材远远不能满足需要,老和尚一番苦思苦想,终得一主意,要求凡来此治愈的病人,都要送两味药到山上,以助他人。此招一出,药材充足,求医除病者益众,名声远扬全国各地。非但病人前来求治,许多郎中也前来学医。老和尚应接不暇,最后规定,凡送药来者,一律在春秋两季农闲上山。此时,众多祛除病灾者,为表感激之情,尽量多奉献药材。于是,药材逐渐有了剩余。后来,各地看病送药之人借此机会互通有无,调剂余缺。天长日久,规模越来越大,自然形成了一个涉及面广阔的药材交易市场,成为全国最大者之一。按此传说,白龙山药会历史持续了近2000年。溯其历史,清末民初时达到鼎盛。1920年,山上驻扎军阀残余部队,经常绑架勒索药商,由此“东方药都”开始衰落。1938年,日军盘踞山上,禁止药商上山经营,药材市场迁至山下百尺河村,地址更换,人气散失,药市生意更显萧条,外地客商也越来越少。1953年前后,药会自行消失。白龙山药会终止了,但它在我国医药发展史上的贡献永不磨灭。

标签:白龙山                                                    

                                                                      作者:友谊国旅官方网站     编辑:李国涛


在线预订
在线预订咨询电话:0351-4930666
|热门景点
白龙山
碛口风景名胜区
安国寺
凤山道院
南阳沟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订购指南  支付方式  售后服务 新浪官方微博
   走进山西简介 |门店信息 |门票使用 官方账户支付 |退换货说明 腾讯官方微博
   旅游度假资质 |意见反馈 |常见问题 |官方礼品卡支付 |投诉建议
 
 扫码关注官方公众号
 手机预订,优惠多多
 
   网站地图 |不良信息处置办法 |分期付款
   诚聘英才 |24小时服务电话 |举报电话:
    |0351-4930666 |0351-4930666
    |举报邮箱:
          sxyygl@163.com 旅游投诉电话:0351-4930666
           
  走进山西。旅行社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L-SX-CJ00051-TY075T  
  Copyright ? 2022 www.yytlw.com.cn 走进山西版权所有  

在线客服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