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巴一日二日三日游
大巴一日二日三日游
大巴一日二日三日游
大巴一日二日三日游
专业体重管理教练指导
 佛教圣地.五台山一日游佛教圣地.五台山二日游佛教圣地.五台山三日游五台山.云冈石窟二日游五台山.云冈石窟三日游佛教大朝台.佛母洞二日
 人间仙境.锦绣绵山一日中国儒商.常家庄园一日晋祠公园.鱼沼飞梁一日碛口古镇.九曲黄河一日即将推出.敬请期待二日即将推出.敬请期待二日
 平遥古城.乔家一日 7点平遥古城.乔家一日 9点平遥古城.王家大院一日平遥古城.锦绣绵山二日又见平遥.平遥古城一日又见平遥.乔家大院一日
 壶口瀑布.王家大院一日壶口瀑布.王家大院二日壶口瀑布.晋祠公园二日壶口瀑布.平遥古城二日壶口瀑布一日.太原起止壶口瀑布一日.临汾起止
 五台山.平遥乔家二日游五台山.平遥乔家三日游五台山.锦绣绵山二日游五台山.晋祠公园二日游五台山.壶口瀑布二日游五.云.悬.平.乔.三日游
当前位置:首页 >> 旅游景点 >> 吕梁市 >> 安国寺
|景点查询
景点名称:
景点类型:
|推荐酒店
山西国贸大饭店 ¥--
山西五洲大酒店 ¥--
山西万狮京华(维景国际) ¥--
山西花园国际大酒店 ¥--
山西龙城国际饭店 ¥--
|旅游游记
航拍下的冰岛 缤纷美丽(组图)
摄影师带你走进生态旅游之国"蒙古"
在中国寻找宁静的夏天 邂逅清凉古寨
香港南丫岛 最想停下脚步听海的声音
湖南张家界旅游景区自驾游感悟
|推荐线路
3月◆【三日游】千年长安 ¥1350
3月◆【四日游】爆款长安 ¥1700
3月◆【四日游】西安长安 ¥1450
3月◆【二日游】老君山+ ¥369
4月4日◆【北京】我在清 ¥2080
|旅游指南
为什么说今年是旅游性价比最高的一年
博物馆“公关与服务”得分下滑
寒冷冬季赴韩国享受四季流
驴友推荐:泰山20条经典穿越路线
穿越老上海全攻略
安国寺
门票:¥0 浏览:3560 次 发布:2014-07-14 16:25:05

                    

安国寺位于陕县西李村乡,距三门峡市约64公里。寺院殿堂彩釉筒瓦,俗称琉璃寺。安国寺始建于隋,历代均有修葺。另有山西省离石市安国寺等。

           安国寺

俗    称         琉璃寺

地理位置         陕县西李村乡

始建时间         

目录

1河南

▪ 地理位置 ▪ 整体概况 ▪ 寺院建筑 

2山西

▪ 地理位置 ▪ 历史渊源 

▪ 景观特色 ▪ 三座经幢 ▪ 寺院历史 ▪ 闻名天下 

3黄冈安国寺

▪ 《一休》 ▪ 地理位置 

▪ 建筑特色 

4浙江

▪ 简介 ▪ 历史 ▪ 景色 ▪ 经幢 

5咸阳

▪ 概述 ▪ 供奉神像 ▪ 康熙石匾 ▪ 年代争论 ▪ 史料 ▪ 文物 

河南

地理位置

安国寺位于陕县西李村乡,距三门峡市约64公里。

整体概况

主体建筑群坐北向南,以火墙为界分前后两处院落。前院包括山门和前、中、后三重佛殿,另有经房、禅房、钟楼、东西莲池和石碑经幢等。后院有佛殿一重,石碣两块。还有寺院附属建筑多所。

寺院建筑

前院山门为南面带有檐廊的单檐硬山式建筑。面阔三间,山门两侧各置一耳门。前殿为面阔三间的单檐式硬山结构,西侧有配殿三间,东侧有一座条石砌基、青砖筑起的正方形钟楼,楼顶四周有砖雕仿木斗拱。

中殿为面阔一间、进深三间的单檐硬山式建筑物,四面带有回廊,檐下施三踩单昂斗拱、龙凤大脊,正吻和脊兽大部尚存。中殿东侧用条石砌成的莲池尚未完整,西池已废。

后殿面阔三间,单檐硬山式结构,中殿和后殿两侧的经(禅)房也都是单檐硬山结构。

前殿与山门之间有清顺治十四年和康熙五十九年石碑各一通,一为"重修安国寺记";一为"重修钟楼碑记"。中殿与后殿之间有清乾隆元年"重修安国寺金妆神像碑记"和"曹洞正宗"残碑各一通。

火墙(由石碣得名)高约4米,自东而西将整个寺院分为前后院。正中为门楼,内外沿及额头雕二龙戏珠等图案,火墙南面东侧为砖雕蟠龙图案,西侧为麒麟图案,门楣两侧为五瑞图。火墙上嵌有明隆庆四年"重修瑞云山安国寺火墙序"石碣各一块。

正殿在火墙北侧,面阔五间,单檐硬山式结构,檐下施三踩单昂斗拱,龙凤大脊。正吻和走兽等砖雕装饰及廊檐下的木雕八仙人物图案等基本完整,雕花六抹格扇门基本完好,廊下承檐的四根小八角体磨光青石柱是清道光二十六年(公元1846年)重修改换的,高约3米,上雕刻揩书对联:

宝筏渡迷津原里犬河边牛愿相逢去 ;

金绳开觉路井中蛇藤上鼠应早脱来。

昌水萦洄万顷流光映梵宇;

瑞山缭绕四围爽气浮祇园。

山西

地理位置

安国寺,位于山西省离石市西10公里的乌崖山麓的一个石洼之中。周围山峦耸立,绝壁悬崖,群山环抱,松柏丛生,郁郁葱葱。尤使人惊叹的是突兀石上,忽生怪柏,盘根外露。那林中异状万千的嶙嶙怪石,如伏如蹲,如走如奔。在石林之间又有遍生的野草山花,如锦似绣,竞相争艳。寺内水源丰富,清泉长流不息。

历史渊源

安国寺原名安吉寺,据碑记创建于唐贞观十一年(637),曾为唐代宗女昌化公主食邑地。代宗以佛牙二枚赐予昌化,置铜塔贮之,今寺中铜塔楼就是当年供奉、贮放佛牙之处。当地还流传有昌化公主迎佛骨的故事。

景观特色

该寺依山势而建,整体布局错落有致,亭台楼阁、殿宇禅房比比相连。寺主院分上下两层,偏院分内外两进,共四处院落。主要建筑有大雄宝殿、铜塔楼、钟鼓楼、万佛阁、关帝阁、观音楼、十王殿、洞宾楼,又有于清端公祠、于莱公祠、于成龙读书楼,还有莱公别墅、石牌坊、砖塔等,是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雄宝殿为元代建筑,多处留有唐代遗风。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布瓦,双翘单下昂,五踩斗拱,中间花拱,单檐悬山式木结构建筑。殿内供奉着三尊高大精美的三身佛,高达4.8米,造型独特,栩栩如生。殿左右有60平方米的明代佛传壁画,采用传统的工笔重彩画法,色彩明快,形象生动。铜塔楼为重檐歇山顶,二层木构建筑,上下层四周有围栏设木梯可攀登上楼 ,下又有暗室三间。钟鼓楼为单檐歇山式建筑。砖塔为宋式须弥座密檐塔,平面呈八角形,共八层,束腰部分有砖雕图案,塔身全部采用磨砖对缝仿木构筑。

偏院又称清静处,有于清端公祠,楼上是关帝阁。后院刹禅院,环境幽雅,建有于成龙读书楼。于成龙,永宁州(分离石)人,兵部尚书,都察院右副都御史,两江总督,死后被谥赠光禄大夫,太子太保。现有读书楼碑记可考。还建有洞宾楼、万佛阁等。

寺后百米石崖下是莱公别墅,是于成龙之孙于准在雍正丙午年(1725),就半山石壁天然形成的庞大石崖下修筑而成。其地势险要,景色奇特,构筑精巧。前临深谷曰“瞑之谷”,清泉汩汩汇为细流;下有“八角琉璃井”;上有千仞绝壁,悬崖飞瀑,遇雨天则水帘垂挂,其景十分壮观。绝壁半腰有20平方米人工凿成的石室,石壁上有“龙”、“虎”、“山林”、“野趣”等石刻大字及道光年间永宁州知州王继贤亲笔书写的山寺石室文。石室为于成龙之子于廷翼筑,又凿通石壁为石窗,依窗眺望,远视中阳县城,近视寺周美景,南川风光,一览无余。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古刹安国寺,雄居于乌崖山中,以其形胜殊异,风景优美著称。内有三十二景可供游人观赏。若逢夏季,气候清爽,真乃避暑胜地。多少年来有不少仕宦达官、显赫名流、墨客骚人汇集于此,也曾孕育过历史清官于成龙这样的时政英才。这座清雅古寺,四季鸟语花香,游人、香客络绎不绝。这处融自然风景与古建为一体的名胜,已成为革命老区的一颗晶莹夺目的明珠。

2001年06月25日,安国寺作为明代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三、海宁盐官安国寺。安国寺消失于1978年冬。

三座经幢

安国寺这三座经幢,分别凿制于唐会昌二年(842),会昌四年(844),咸通六年(865)。会昌二年凿制的经幢高5.8米,周长4.4米。会昌四年凿制的经幢高6.2米,周长4米。这两座经幢上都刻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唐咸通六年凿制的经幢高7米、周长4.6米,从底部到顶端共有19个层次,每一层次造型不同。幢下部为两层重叠须弥座、因浮雕蟠龙,故别称“系龙幢”。这三座经幢的须弥座、幢身(八面)、幢盖、所雕人物花卉等图案,都极精致。

寺院历史

安国寺始建于唐开元元年(713),名镇国海昌院。唐会昌初(841—843),忽有莲花涌地而出,寺僧法昕以为祥瑞,乃修葺精舍,延请名僧安国师为住持。宋大中样符元年(1008)赐今额。安国寺自创建后,屡圮屡修,最后一次重修时在清光绪十三年(1887)。

闻名天下

海宁盐官安国寺的出名,由来已久,主要是有以下一些原因:

一是唐宣宗曾在这里为僧。唐宣宗李忱(810-859年),原名李怡。到武宗李炎在宦官仇士良等人的操纵下夺得帝位以后,把光王李怡看作眼中钉,甚至把他打得半死,沉入宫厕之中。仇士良等宦官又帮助李怡逃出宫外。此后,李怡落发为僧,登基之后御赐安国寺之名。赐寺中主持“悟空国师”

二是日本派人到中国来,要求弘传禅宗,最早就是找到这里。据《日本国首传禅宗记》记载:日本文德天皇时期(公元851-857年),也即唐代大中五年至十一年,唐宣宗在位期间)慧萼奉桔太后之诏,入唐“聘有道尊宿”赴日本弘传禅宗,慧萼慕名找到盐官安国寺(当时尚称镇国海昌院)礼谒齐安,请他去日本传法,齐安即派弟子义空随慧萼东渡日本。这是中国最早东渡日本,弘传禅宗的僧人,桔太后并特地为义空建造了禅林寺。

三是宋代大文豪、著名诗人苏轼(东坡),在熙宁八年(1075年)时,曾捐资给盐官安国寺建造大悲阁,并亲自撰文和书写了《宋安国寺大悲阁记》。这座大悲阁,是当时安国寺僧人居则节衣缩食三十余年发愿建造的,阁中供奉千手眼观世音像。

四是明末清初大儒黄宗羲(梨洲,1610-1695年)曾在这里多次讲学,据多种史籍和海宁地方志记载,从清康熙十五年春三月到十九年(1676-1680年),先后五年间,黄宗羲应当时海宁县令许三礼的邀请,以六十七岁高龄,不辞劳苦,自家乡余姚渡过钱塘江北来,到海宁设坛讲学。他到过海宁和附近许多地方,主要是在盐官安国寺。

五是宋代皇朝对安国寺也很重视。宋理宗(1225-1227年)曾御书“妙智之阁”赐寺,并立碑刻石。

六是清乾隆二十七年春三月初二日和三十年,乾隆到海宁时,曾两次到寺拈香,前一次还为化殿赐题御书“法海安禅”扁额,并题写柱联:“香水护须弥,功德常澄一镜,妙华现优钵,庄严合证三轮”,此后又赐白金五十两,御笔黄龙石佛墨刻、御题梅石墨刻,和《钦定重刻淳化阁贴》一部,可说是关怀备至。

黄冈安国寺

鄂东千古名刹——湖北黄冈安国寺。此安国禅寺位于江左之地,莫干山麓,水乡小镇下舍。

《一休》

在日本动画片<一休中>一休的寺院,日语记为"安国寺(やすくにyasukuni てらtera)",在日语中"安国"和"靖国"发音相同,"靖国神社(やすくにyasukuni じんじゃjinnjya)".

地理位置

安国寺位于湖北省黄冈市城南1.5公里。安国寺又称护国寺,坐落于黄州城南的青云塔下,滨临扬子江畔的宝塔。

建筑特色

建于唐显庆三年(658年)。其建筑规模相当庞大,据传 原有一藏寺院,有房屋5048间,并有禅堂街、睢阳院、春草亭、竹啸轩、遗爱亭等建筑。寺内“茂林修竹、陂池亭榭”,环境幽美。占地方圆二里,正门和后门分别在四里凉亭和五里凉亭处,需要“骑马关山门,鸣 

锣开斋饭”解放后仍拥有寺堂50祭余间,今存建筑面积约1400平方米。

安国寺坐北朝南,头山门是一古式三梁砖石牌楼,上嵌书有“勅赐安国禅林”六个一尺见方大字的巨幅匾额,大门两傍各立石狮镇守。进门有约10米深的小院落。进小院落便是前殿,系韦陀殿。过前殿又有约130平方米的方形院坪,穿过院坪则为天王殿。天王殿后有500余平方米长的方形花园,中有路直通大雄宝殿,大雄宝殿后不远即为后殿,后殿是千手观音殿,最后是大竹园,外有围墙,与前殿相品的有东西厢房20余间,分立在三大殿两侧。 

历史故事

北宋天圣年间(1023——1030),韩琦曾来黄州投奔其兄黄州刺史韩琚,在安国寺西厢房发愤读书,“白昼青火了,风雨无怠”,终于考中进士,后成为北宋著名宰相,一代名臣。三大殿殿宇高大雄伟。

千手观音殿上悬“圆通自在”四字大匾,系清康熙年间黄州知府于成龙所书,于在位时曾重修赤壁与安国寺。大雄宝殿的佛像对面,竖立着高宽各约4米的南海海岛模型,海岛表面丘壑起伏,除塑有数不清的小菩萨,寺前左侧原有荷花池、水井、火化窟及和尚墓地,墓地上有大小不一的墓塔数座。安国寺因系勅赐十方丛林,前来求戒的僧尼、佛徒络绎不绝。每年5月,还有男女香客万人来此进香。

《弘治黄州府志·卷四·寺观》载:“安国泰平讲寺,在府城东南三里。唐显庆三年(658年)郡人张大用始舍基,僧惠立创建........明洪武七年(1374年),僧云亭重修。明宣德七年(1432年)倍修。宋苏轼谪居于黄,常迁居此,时太守杨耒、通判张规,邀轼同游于此寺,论息气养生之事。”又卷八载苏轼《安国寺记》曰:“......城南精舍曰安国寺,有茂林修竹,陂池亭榭,....寺立于伪唐保大二年(944年),始名护国,嘉佑八年(1064年)赐今名。堂宇斋阁,连(僧首名)皆易新之,严丽深隐,悦可意,至者忘归。岁五月,男女万人会庭中,饮食作乐,且祀瘟神,江淮之旧俗也。”该寺始建时间,上述二说不一,考黄冈县境风的佛寺,大多为前唐期所建,又据当地人的传说,应为唐显庆三年始建,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

安国寺是佛教丛林之一,凡受过三坛大戒的十方佛门弟子,均可按教规来此住院宿。传说原是一藏寺院,建筑规模很大,正门和后门分别在今四里凉亭和五里凉亭处,但可考者祇与今存的规模相仿,其建筑面积约1400平方米。高大门楼上嵌有“安国禅林”的匾额,进了门,有约130平方米的方形院坪,穿过院坪为天王殿,天王殿后约五百馀平方米的长方形花园,中间有路直通大雄宝殿。大雄宝殿后为观音殿。三座大殿的两侧,对称性的建有客厅、厨房、塔屋和寮房计二十馀间,有走廊相通。三座大殿内空面积分别为一百二十和二百平方米,各以粗大笔直的杉木柱子起架,殿宇高大雄伟。大雄宝殿的佛像背面,竖立着高宽各约四米的南海海岛模型,海岛表面丘峰起伏,除塑有观音、文殊、普贤诸菩萨像外,还塑有数不清的小菩萨像。寺前左侧原有荷花池、水井、火化窑及和尚墓地,墓地上有大小不一的墓塔数座。

嘉佑八年(1063年),宁仁宗赐“安国”寺名,并赐玉印一方。玉印4寸见方,印纽为一龙首狮身坚兽,印文阳篆12字“勅赐唐代祖庭安国禅林之宝”印侧有小字,因年久难以辨认。此印造型奇特,为镇寺之宝。

苏轼与安国寺

苏轼贬于黄州时,常来往于安国寺,“间一、二日辄往”,“旦往暮还都五年如此”。除了参禅打坐等宗教活动外,他还常在安国寺沐浴,每当洗完澡,就“披衣坐小阁,散发临修竹”,觉得不仅洗掉了“身垢”也洗掉了心上的“荣辱”。

安国寺内设有韩琦当年的苦读书座。为了表示对这位先贤的怀念,苏轼先后写有《书韩魏公黄州诗后》、《梦韩魏公》等文。明末书法家董其昌题有“韩魏公读书室”横匾于上。苏轼在此还写有《安国寺记》、《安国寺浴》、《安国寺春》、《安国寺谈养生》、《应罗汉记》等有关安国寺的诗文。

苏轼在黄州期间,还出资于安国寺侧购置一大方池,将买来的龟、鳖及鱼类在此放生,并亲书“放生池”三字勒石于旁,还将池塘取名为“苏子瞻放生池”。后来,清迁官僚徐惺过此,写下了《安国寺放生池记》,以追怀苏轼。

安国寺内的佛像、佛具等,在1958年大跃进和1966年“文化大革命”中被毁,祇存门楼、三座大殿和部分房屋。

今寺内存唐代所传玉印一颗,为国家一级文物。又珍藏《大藏经》一部。

安国寺已故住持显光法师,毕业于宁波观宗寺,师从行芳法师,曾任中国佛教协会理事,湖北省 佛教协会副会长,黄冈市政协常委。

浙江

简介

安国寺,位于浙江省海宁市,已于一九七八年冬消失。

历史

始建于唐开元元年(七一三年),名镇国海昌院。唐会昌初(八四一-八四三年),宋大中样符元年(一○○八年)赐今额。安国寺自创建后,屡圮屡修,最后一次重修时在清光绪十三年(一八八七年)。宋熙宁八年(一○七五年)六月十一日,苏轼应寺僧居则之请,作《宋安国寺大悲阁记》,与《黄州安国寺记》同为东坡名篇。

景色

安国寺原殿宇规模宏大、飞檐相啄,古有「高阁晴云、长廓夕照、桧林月色、轮藏金声、方广灵踪,悟空遗迹、华鲸夜吼、莲沼秋红」八景。现在能见到的安国寺遗迹是三座唐代经幢和一些残散的碑石,都被安置在盐官镇北寺巷西的一块矿地上。经幢系我国佛教石刻的一种,创始于唐,凿石为柱上覆以盖,下附台座,刻佛名、佛像或经咒于其上。经幢也有脱离寺庙而立的,或在水边,或在道路旁,佛教徒见了都要顶礼膜拜。

经幢

安国寺这三座经幢,分别凿制于唐会昌二年(八四二年),会昌四年(八四四年),咸通六年(八六五年)。会昌二年凿制的经幢高五.八米,周长四.四米。会昌四年凿制的经幢高六.二米,周长四米。这两座经幢上都刻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唐咸通六年凿制的经幢高七米、周长四.六米,从底部到顶端共有十九个层次,每一层次造型不同。幢下部为两层重叠须弥座、因浮雕蟠龙,故别称「系龙幢」。这三座经幢的须弥座、幢身(八面)、幢盖、所雕人物花卉等图案,都极精致。

咸阳

概述

安国寺位于咸阳市区仪凤街路口北,北依毕塬,南望渭水,原存明代古建三座,依次为安国寺、圣母行宫、关帝庙。寺院原有围墙,南北宽,东西窄,呈四合院状。据记载,安国寺创建于隋,盛于唐,明万历(1573)年间重修。大门正上方有“安国寺”三个楷书大字,书法洒脱,端庄有力。《旧咸阳县志》载“安国寺,内石佛一、铜像三、一佛、一关帝、一无量”,至解放前夕,随着寺庙被破坏而流失。2005年重修安国寺,增其旧制,刻古贤,复渭水之盛景,现有大殿四座娘娘庙、关帝庙、菩萨庙、城隍庙和圣水池,青砖布瓦,朱门玄关,忍冬蔓草,锦鲤芙蓉,牡丹月季,桂花清香,樱花绽放,梵香渺渺,木鱼声声,融合了佛教、道教、儒家的思想精华,院内殿庑雕梁画栋,复原了安国寺的原貌,恢复了昔日的庄严、肃穆、神圣。 

供奉神像

娘娘庙中供奉的是关中地区俗称的女土地神“地母”。

关帝庙里供奉的是我们所熟悉的关公及部将周仓和关平。

城隍庙,这里有城隍爷、城隍婆,判官、小鬼和黑白无常。

菩萨庙中供奉着观世音、文殊、地藏、普贤、大势至五位菩萨,在菩萨庙的门前有四棵玉兰树,玉兰花外形极像莲花,盛开时,花瓣展向四方,花白如玉,花香似兰,清香阵阵,沁人心脾,为菩萨殿平添了几许肃穆。

“红色安国寺”

安国寺还现存咸阳市最早的行政公署,它的结构过去是砖、土、木的,清代改为砖、木结构,上下两层,底下为三间房,以中门为主道,原内有侧门。这里曾是中国共产党的一个地下秘密基地,把很多信息和情报发送到了延安,直接传送了党中央的信息,也是为人民解放军输送粮食和弹药的一个转送站。通过这里建立了红色政权伤病员的解救之地,后改为医院,解放后,他又成为咸阳的行政公署,为中国的革命胜利,在咸阳奠定了很大的基础。

康熙石匾

在行政公署的旁边还有一块石匾,这块石匾是康熙皇帝御笔亲书赐予咸阳籍名将殷化行。匾长340厘米,宽89厘米,厚22厘米,上书“深沉节制”四个大字。印文为“康熙御制之宝”,周围雕刻二龙戏珠图案。这个石匾有较高的文物价值和书法艺术价值,为研究咸阳历史增添了新的资料。殷化行,字熙如,西安府咸阳县靳里村[今咸阳市渭城区北杜镇靳里村]人,生于公元1643年,卒于1710年,清朝将军。本姓殷,因幼年抚于王姓家中,遂称王化行,升任提督后,始奏请回复本姓。康熙九年[公元1670年]武进士。在平定“三藩”和剿灭噶尔丹叛军战役中建有大功,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康熙皇帝亲至宁夏,御书“深沉节制”匾额赠给殷化行。殷化行深通文艺,在军中时,经常手不释卷,家居后,以诗酒自娱,绰然有儒将之风,他还擅长书法,其所书《王羲之〈兰亭序〉》刻石今存西安碑林。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在家中去世,终年68岁。

年代争论

安国寺大门前渭城区立的标志碑上刻“安国寺-明代”,市政府立的碑阴刻“明万历重修。”《咸阳文物古迹大观》:“寺创建于唐代”。电视节目也解说“创建于唐代”。

民国21年县长刘安国监修的《重修咸阳县志》卷一地理志《金石》条记载:“唐安国寺造像三块……”照字面理解,“寺创建于唐代”似乎没错,唐朝289年,24任皇帝,是哪个皇帝在哪年建的?不得而知;卷四祠祀志《寺观》条:“安国寺……因寂照和尚(上)碑有安国寺字,遂袭其名。明万历年重修……”与《金石》条前后抵牾,既然是唐建,就不存在“袭名”,反之,若是“袭名”,也就不存在唐建了。显然县志《金石》条语法逻辑有误,应该是“安国寺唐造像三块”。因为遗存于安国寺的许多石刻都不是这里原有的。

民谣云“先有安国寺,后有咸阳县。”明洪武四年移城治之前这里固然因有渡口、水运、驿站,商业贸易早已繁华起来,不排除在此之前没有寺庙建筑,但再早也早不过金元或宋代以前。当时的渡口附近即使有寺庙,规模也不是很大,更不会有安国寺这样的建筑。明清前的咸阳县志中未记载“安国寺”。清孙星衍、邢澍《寰宇访碑录》卷四记载无可书碑有二:一为陕西长安《百塔寺尊胜经幢》,二为陕西咸阳《唐故安国寺寂照和上碑》,说的是碑而不是“寺”。县志《金石》条记载从前面体例看同样指的是造像而不是“寺”。至于“寂照和上碑座”更风马牛不相及,碑座本是北周保定二年邑人程宁远等造像记,县长刘安国得于今秦都区马庄镇押枝村西南路口,一块是刘在旧公馆觅得,残存下半截约百余字,有“永隆二年”、“永隆”及“岁次癸卯”等字。故唐高宗“永隆”年号及则天女皇干支“岁次癸卯”(长安三年)与咸阳安国寺毫不相干。唯一可信的便是“因寂照和尚(上)碑有安国寺字,遂袭其名”了。

那么,寂照和尚(上)碑又是怎么回事呢?

寂照,今兴平市人,姓庞,名法广,法号寂照,唐代高僧,佛学造诣很高,颇有名声。大和第二年(828)移居安国寺(遗址在今西安市新城区电厂路龙华村北侧),穆宗、敬宗、文宗等皇帝驾临安国寺时,都请寂照导引于前,随时对答,甚受尊崇。大和七年(833)圆寂,弟子们为他在今秦都区马泉镇魏店故居立碑,段成式撰文,贾岛之弟无可书,被后世列为名碑。碑原倒放在魏店路边,明武功康海之子康梣路过发现,后被在家服丧守制的江西道监察御史、渭城人王献移置城内寺院(即后来的安国寺)。咸阳安国寺“袭名”源自明赵崡《石墨镌华·寂照和上碑》条:“寺以碑有安国寺字,遂改名其寺为安国寺。”没有说“袭名”前的寺名叫什么;清康熙张枚《登凤凰台》诗题下注“安国寺前有凤凰台”,亦未考究“袭名”起于何时。好在赵崡不但记述了碑存放经过,而且说明了咸阳安国寺名称的来历。这证明万历四十六年(1618)前赵崡的书还未完稿刊印,寂照碑所在的这个寺院就已流传为“安国寺”了,具体定名应是万历年(1573~1620)重修期间,大门上方“安国寺”三字无疑也是此时题写的。由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一唐除了京城敕建安国寺外,其他地方不会有重建或仿建;二《石墨镌华》最早记载了咸阳安国寺的“袭名”;三咸阳安国寺无论在“袭名”前或后,建筑规模都不可同西京安国寺相比;四未见史书及地方志书记载唐代任何皇帝和名僧在咸阳“安国寺”有过佛事活动;五寂照没有在咸阳安国寺做过住持,这里也没有关于他的任何遗迹和传说轶闻;六段成式撰写的寂照碑铭也未提咸阳有安国寺;七历代文人写有不少咸阳寺庙楼台的诗词,没有一首描写咸阳寺院中有如此盛况的。所以说寂照入住和寂照碑铭中的“安国寺”,绝不是咸阳安国寺。

“安国寺”三个字早不存在了,寂照碑二次移置咸阳博物馆有半个多世纪了,咸阳“安国寺”却未因碑去字废而被人们忘掉。“袭名”的咸阳安国寺就这样不仅把寂照碑和这处古建筑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并且给这里留下了一段永远的历史话题,使这个本来不太起眼的古旧寺院因存放过寂照碑而多了一些宗教与历史的文化氛围。

史料

外地亦哟安国寺,多奉祀弥勒佛。据传咸阳安国寺塑的卧佛是陈抟(音TUAN)。陈抟其人却确有,是五代至宋初的一名道士,字图南,自号扶摇子,毫州真源(今河南鹿邑)人,一说为普粥崇龛(今四川潼南西境)人。陈抟后居华山,以长睡不醒闻名,每睡一次百日不醒。今华山之玉泉院尚有其塑像。据传周世宗召陈抟为谏议大夫而不受,太平兴国(宋太宗赵光义年号之一)中来朝,太宗甚重之,赐号希夷先生。陈抟好易经,端拱(赵光义年号之一)初自言死期而卒。着有《元极图》(刻于华山石壁)和《先天图》等书。他的两图学说认为万物一体,只有超绝万物的“一大理法”存在。此说经后人推演,成为宋代理学(亦称道学)的组成部分。因此他被后来的宗教界尊为神仙而受到崇拜。

安国寺内还有许多尊石、铜佛像。《重修咸阳县志》载:“内石佛一,铜像三:一佛、一关帝、一无量”。至解放前夕,随着寺庙被破坏而散失。

过去由于正史不记载寺庙,因为安国寺的创建年代及名称由来已久后人莫知。秉笔者翻阅有关史料考证分析认为,咸阳安国寺创建应在唐代中期,即景云至贞观元年间,明万历年间重修。仪凤街至今还有民间流传说法:先有安国寺,后有咸阳县。这说明在明时县城未迁至渭水驿(今咸阳城区)之前,安国寺就已存在。故可言:安国寺当为咸阳城区最早出现的一座佛教寺院。

文物

安国寺内有寂照和尚碑。寂照和尚姓庞,字法广,好寂照,兴平人,圆寂时七十六岁,葬马跑泉。碑额阴刻篆书“唐故安国寺寂照和尚碑”,上款题“大唐安国寺故内外临坛大德寂照和尚碑铭并序”,碑文中又记述寂照和尚两次到安国寺主持事。

解放后始于安国寺内设咸阳县法院,后改作咸阳医院,寺毁殿拆,面目皆非,今仅剩门墙及门房残迹,寺内原有的石像、铜像早已散失无存。1990年渭城区人民政府公布安国寺旧址为第二批区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2年咸阳市人民政府在安国寺东侧的圣母宫旧址前又竖立了历史文化名程保护标志的碑石两块,以此提醒人们保护好这些旧址,就是爱护历史文化名城。

标签:安国寺                                                    

                                                                      作者:友谊国旅官方网站     编辑:李国涛


在线预订
在线预订咨询电话:0351-4930666
|热门景点
白龙山
碛口风景名胜区
安国寺
凤山道院
南阳沟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订购指南  支付方式  售后服务 新浪官方微博
   走进山西简介 |门店信息 |门票使用 官方账户支付 |退换货说明 腾讯官方微博
   旅游度假资质 |意见反馈 |常见问题 |官方礼品卡支付 |投诉建议
 
 扫码关注官方公众号
 手机预订,优惠多多
 
   网站地图 |不良信息处置办法 |分期付款
   诚聘英才 |24小时服务电话 |举报电话:
    |0351-4930666 |0351-4930666
    |举报邮箱:
          sxyygl@163.com 旅游投诉电话:0351-4930666
           
  走进山西。旅行社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L-SX-CJ00051-TY075T  
  Copyright ? 2022 www.yytlw.com.cn 走进山西版权所有  

在线客服系统